脚下一滑的代价:聊聊那些被忽视的防滑小事
我这人吧,从小就特别容易摔跤。记得读小学时,教室刚拖完地,我就兴冲冲往座位跑,结果"啪叽"一声直接滑了个四脚朝天,那叫一个疼啊!现在回想起来,那时候谁要是跟我说地面防滑的重要性,我准保当耳旁风。可这些年经历得多了,才明白这看似简单的事儿,还真能要人命。
大家可能不知道,每年因为地面湿滑导致的意外伤害事件多得惊人。就拿我们小区来说吧,去年冬天就有三位老人在楼道里滑倒,最严重的一位股骨头摔裂了。你说多冤啊,明明在家里走得好好的,就因为瓷砖沾了点水,人就遭这么大罪。诶,说到这儿,我得插一句,很多人觉得"防滑"就是公共场所的事,可据我观察,家里才是最危险的地方。
先说卫生间吧,这绝对是"滑倒重灾区"。我丈母娘就特别有意思,每次洗完澡都要踮着脚尖、扶着墙,跟做贼似的往外挪。有次我实在看不过去,就说:"妈,您这样多累啊,咱们干脆铺个防滑垫得了。"您猜她怎么说?"花那冤枉钱干啥,我都这么走了几十年了!"结果呢,上个月她老人家到底还是摔了一跤,现在浴室门口防滑垫、防滑条全都给安排上了。
厨房也是个隐患重地。我媳妇有回边做饭边擦地,我说这样危险,她还嫌我唠叨。结果下一秒就听见"哎哟"一声——菜汤洒地上,她转身拿抹布的功夫就滑了个趔趄。虽说没摔实,可锅里的菜全给扬地上了,气得她直跺脚。所以说啊,在家里铺防滑地垫真不是矫情,关键时刻能救命的。
说到防滑产品,现在市场上花样可多了。除了常见的防滑垫,还有防滑喷剂、防滑贴片,连防滑拖鞋都有。去年装修时我特意研究过,发现那些号称"纳米级防滑"的产品,价格能差出十几倍。我邻居老李就上了当,花大价钱买的所谓进口防滑剂,效果还不如超市二十块的防滑贴。这事儿告诉我们,防滑产品不是越贵越好,关键得看实际效果。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地面材质对防滑的影响特别大。光滑的抛光砖在干燥时还行,一沾水就成溜冰场了。我家以前就是这种砖,每次拖完地,我闺女都兴奋地在上头滑来滑去,把我和她妈吓得够呛。后来换成哑光防滑砖,总算踏实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砖打扫起来是真费劲,容易藏污纳垢,擦起来得用点力气。
户外防滑更要命,尤其是下雨下雪天。我有次穿错鞋去菜市场,正赶上下小雨,那地砖滑得,简直是在跳芭蕾。当时正好看见前面大爷摔了,我下意识想去扶,结果自己差点也跟着栽跟头。后来学乖了,雨雪天出门必定换上防滑鞋,哪怕丑点也认了。
说到鞋子,这里头门道可多了。光看鞋底花纹没用,得看材质。橡胶底的防滑效果最好,但有些便宜货用的再生胶,穿不了多久就变硬打滑。我媳妇总说我买鞋太挑,可我是真怕了那种踩在油面上"呲溜"一下的感觉。现在超市、医院这些地方都铺了防滑地垫,算是个进步,但还是觉得咱们的防滑意识整体上不够强。
老人和小孩尤其要注意防滑。我同事她爸,去年在浴室摔了一跤,直接卧床半年,身体眼看着就垮下来了。医院复健科的大夫跟我说,他们接诊的老年人摔伤病例里,起码三成是在家里滑倒的。现在的养老院倒是都注重防滑了,可自己家里反而容易大意。
说到防护措施,我觉得最实用的就三点:第一,在经常沾水的地方铺防滑垫;第二,养成随手擦干水渍的习惯;第三,特殊天气穿防滑鞋。说起来简单,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。我丈母娘到现在还觉得防滑垫影响美观,每次客人来都要收起来,为此没少挨我们唠叨。
现代人对电子产品小心得很,贴膜戴套一样不落,可对脚底下的危险反倒视而不见。前阵子看新闻,说有人边走边看手机,掉进没盖的下水道。这种极端案例不说,单是平常摔个骨折就够受的。我觉得吧,防滑意识真得从日常培养,毕竟谁也不想为一时疏忽付出代价。
说到底,地面防滑这事儿就跟买保险似的,平时觉得多余,等出事就晚了。我家现在但凡有老人来做客,我必定先把防滑措施检查一遍。虽说是麻烦点,可想想万一出事要花的医药费和受的罪,这点预防措施真不算什么。各位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记住啊,安全这事宁可多想一步,也不能心存侥幸。毕竟摔跤这事儿,从来不会提前打招呼。咱们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家人负责,您说是吧?